主办单位: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办单位:
成都传媒集团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推荐热线:9611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带着荣誉 传递社会正能量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16-04-07



      退伍军人赵庆珍:坚守承诺 照顾牺牲战友母亲22年

      与战友定下承诺,若有人为国牺牲,活着的人要照顾对方父母……因坚守诺言,赵庆珍代牺牲战友照顾其母22年。因为孝顺,他毅然选择转业到陌生的四川邛崃,在烈士母亲膝前尽孝。作为2015年度“成都榜样”特别荣誉奖的获得者,赵庆珍说:“孝老爱亲本是平常之事,我会更加尽心尽力,把细节做得更好。”
      赵庆珍刚入伍时和邛崃的余江分到一个班,两人情同兄弟。“我们立下承诺,如果一方有事,另一方要代为尽孝。”然而假设不幸成为事实,余江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撞山牺牲。2007年,空军部队的赵庆珍转业,他既没有选择部队所在地,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到了邛崃。很多年过去了,在邻居同事的眼中,赵庆珍一家再平凡不过,没人知道他和程妈妈并无血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赵庆珍的故事,有时走在路上,还有人特地招呼他们一家,表达敬意。“如果当年是我出事,余江一样会这么做,男子汉最重承诺,我们是军人,更是一诺千金。”赵庆珍表示。


      特设师芮银超:20年来带出400多名徒弟
      全军闻名的“兵专家”、飞行员心中的“定海神针”……中国人民解放军特设师芮银超所获得的荣誉还不止这些,入伍26年,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独立和参与完成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是我军唯一参与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编撰、新型直升机定型研究的士兵专家,并多次获得各类荣誉。
      双手布满老茧,袖子挽起,胳膊上露出大大小小的疤痕……对于芮银超来说,这些年来,处理过不少棘手的困难,但他永远都在一线坚持着。“2001年7月,我到重庆执行任务,一架直升机尾梁上的编队灯电路发生短路。”据芮银超回忆,当时他拿起手电筒,一头钻进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狭窄尾梁舱,一个节点一个节点、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排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短路原因,排除了故障。
      每逢重大任务、每遇疑难故障,芮银超都第一个上,不让一架飞机带病起飞。他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排除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2000多个飞行场次,累计12000余小时。他28次跟机参加军事演习、跨区机动演习等近百项急难险重任务。2004年,芮银超服满士官第四期,得知自己即将“退役”,他将自己10多年来积累的40多本、45万多字的业务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作为最后的礼物献给团队。最终,他的书稿全票通过鉴定会,以标准教材的形式配发到了全军陆航部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20多年来,他带出了400多名徒弟,其中33人成为特设专业技术骨干,5人走上领导岗位,近百人次立功受奖。 




      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居民的“电保姆” 老人的贴心人
      就职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市高新供电分公司的刘源,也是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上任10年来,他帮助困难老人、资助贫困儿童、第一时间带队抢修,他是居民的“电保姆”,也是群众的“贴心人”。近年来,他和他所带领的服务队斩获了多项荣誉。“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这是刘源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一路前行。
      2005年,刘源就到党员服务队担任了队长的工作。服务队工作繁重,而抢修电路成为党员服务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刘源告诉记者,平均每年的抢修量保持在500次以上。他就是用这样一丝不苟的态度,保卫着辖区内29个社区的用电无忧。2011年起,刘源带领队员与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结对,长期帮扶彝族儿童。此外,他还在服务队中创新开展了“电力连心桥系列活动”,特服对象拨一个电话键便能够连通服务队的“连心桥热线”。
      此外,刘源创新提出了“差异化服务”要求,规定队员针对特殊帮扶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空巢老人陈宝萍结识刘源有9年了,只要谈到“小刘”,她便会如数家珍一般侃侃而谈。“我家里的灯泡都是小刘帮着换的,这个插座是小刘买的。”老人说,儿女一直不放心她一个人在成都生活,每年都嚷着让她去新疆,“可我不愿意,成都是我的家乡,小刘就如儿子一般照顾我,我何必还去那么远的地方呢?”陈宝萍逢人便会夸奖刘源,夸奖共产党员服务队。 




      “80后”编导秦坤:推广手语 走进残疾人内心
      金牛区电视台的“80后”编导秦坤,一次偶然机会接触了手语,便与公益结下了缘分。2011年12月,他参与创办推广手语的节目,此后又继续创办公益团队,帮助特殊群体。“做公益的过程中充满着快乐,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这是秦坤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何走进残疾人的内心,让他们真正能和普通人无障碍交流呢?”2011年12月,秦坤参与创办的以手语推广为主的《欢行手语》栏目正式在金牛有线电视台推出。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手语,秦坤和他的团队摒弃了单调枯燥的传统手语教学方式,以新媒体网络作为播放平台。这样的形式一出,立即得到大家的喜爱,于是欢行手语团队又做了更多的视频放在网上,慢慢地拥有了众多粉丝的关注。2013年5月9日,秦坤带领团队在清华大学启动了全国高校手语协会联盟及“欢行手语 欢行中国”项目。“做公益的过程中充满着快乐,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秦坤说道。


      “救水女侠”吴永秀:40年间 挽救了23人的性命
      在成华区东风渠一带,有一位著名的“救水女侠”吴永秀。从17岁开始,40年间,她挽救了23人的性命。她组建了“义务阻泳队”,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得到了居民的尊重。吴大姐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得2015年度“成都榜样”特别荣誉奖。吴大姐说,她将带着这些荣誉,传递正能量。
      提起第一次的救人经历,吴大姐说“永生难忘”。“当年我才17岁,在读高一。”吴永秀告诉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她立马跳下水,使出全身力气奋力将那人拖着游到了岸边。
      40年间,她已经挽救了23个人的性命。2004年,在吴永秀的组织下,东风渠“义务阻泳队”成立了。“阻泳,就是劝阻人们下渠游泳。每年夏天,都是东风渠溺水事件高峰期。”吴大姐每天都带着阻泳队的成员,在东风渠两边巡逻,劝阻人们下河游泳。
      除了组建“义务阻泳队”之外,2012年3月初,吴永秀和成华区文明办、青龙街道白莲社区一起倡导成立了“吴大姐爱心互助会”。“做一次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身边的人提起吴永秀,都这样高度评价她。吴永秀告诉记者,她会一直将正能量传递下去。


      英勇牺牲的蒋吉东:遗体保持救人姿势
      看到有人落水,卖水果为生的蒋吉东奋不顾身跳进湖里救人,他两次折返,最终被水冲走。经过22小时营救,蒋吉东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他双手紧抱,仍然保持着救人的姿势。蒋吉东等人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双流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还自发前往悼唁蒋吉东,并为其家属捐款。
      2015年8月25日17时,小男孩周乐浩在双流县凤翔湖森林公园湖边抓鱼时不慎落水,阿姨陈夏燕救侄子同时落水。此时,蒋吉东和老乡夏红军正在湖边钓鱼,见有人落水,他们同时放下渔竿,跳进水里救人。蒋吉东先将离岸边较近的陈夏燕救上来,随后返回营救小孩,他在水里摸了一阵,最终找到了周乐浩。蒋吉东用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夏红军马上过来接应,把孩子拉上岸。然而当夏红军回头搜寻好兄弟时,蒋吉东却已沉入湖中。岸边邱明波、陈利聪两人下湖去搜救,但已找不到他的影子了。
      为搜救蒋吉东,双流县公安、消防、武警、医务人员以及东升街道共投入400余人,全力搜救。经过近22小时搜救,26日下午3点零8分,消防人员在深水中把蒋吉东找到,22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紧紧抱在一起,保持着救人的姿势。蒋吉东找到时身子满是污泥。亲友说,他平时最爱干净,哪怕皮鞋上有些许灰尘,也会细心把它擦干净。工作人员用几箱矿泉水把他的身子冲得干干净净,为他穿上崭新的衣服。蒋吉东的侄儿王伟说,蒋吉东节俭一生,卖水果挣来的钱都用来养家糊口了,出事时正好是他40岁生日前夕,老婆给了他1000块钱,让他好好过一个生日,没想到蒋吉东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2015年8月27日,双流县综治办、成都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双流分会组织见义勇为行为审核认定小组对蒋吉东、夏红军、邱明波和陈利聪勇救落水群众的行为进行了审核认定,并号召全县人民向救人英雄学习;8月31日上午,成都双流县委县政府召开“8·25”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大会,授予蒋吉东、夏红军、邱明波和陈利聪4人“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给予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