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办单位:
成都传媒集团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推荐热线:96110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动态 >> 正文

成都5名“乡村好青年”事迹展示

来源:成都晚报 日期:2015-08-20
      金堂县
      段丽丽
      (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80后女博士 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段丽丽是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80后女博士,她放弃了轻松的事业单位工作,婉拒了在高校任教的优厚条件,和朋友一起发展现代农业,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2009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成都一家事业单位将段丽丽录用。新工作简单轻松,可她觉得这并不是她想要的。2011年6月,她和朋友一起注册成立了成都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金堂县官仓镇建起了千亩现代产业园区,积极向当地农民推广绿色有机种植。
      2012年3月,云南大学一个分院向她递来“橄榄枝”,希望她去任教,并承诺提供20万元的安家费和副教授职称,但她婉拒,并在当年成立了“金满仓果蔬专业合作社”,传授农民先进栽培技术,帮他们建钢架大棚,并力所能及地提供资金扶持……如今,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为当地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还带动了周边600户农户生产致富,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就业的好去处。


      崇州市

      周维松
      (市农村发展局崇阳片区站站长)
      田间地头的CEO
      农民的“职业经理人”
      从前的崇州市隆兴镇,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春耕时无人种田;如今,村里的土地不仅不再“撂荒”,在种田“职业经理人”的带动下,年年丰收,户户增收。周维松就是其中一位“职业经理人”。
      如何当好农业职业经理人,周维松认为关键是做好“怎样种田”。在合作社,他对传统种田的方式进行了“变革”。合作社的社员和理事会只需要明确“种什么”就行,“怎么种”全由周维松来操作,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监督种田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他实现了种子、农药、肥料的三统购和机播、机耕、机插秧、机防、机收的全程机械化,每亩可降低成本100余元。通过运用先进农业技术,2013年亩产比未入社农户高近75公斤。2010年,这里只有1个合作社,入社面积101.27亩。如今,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个,入社面积21.33万亩,入社农户9.46万户。
      此外,周维松还参与搭建了当地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发展、政策扶持四大平台,创建了“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双培训体系,培养了“职业经理人”1460人。


      大邑县

      陈飞
      (铁溪人家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把大闸蟹养出名
      带动农户增收
      2009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陈飞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选择去大邑县董场镇龙兴社区,并在大邑县扎根、创业,成立铁溪人家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这里的村民致富。
      2010年7月,她在董场镇龙兴社区创办了大邑县高井竹编制品厂,但因经验不足停产。随后,她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学习了不少农村种养殖技术。2012年5月,在团县委、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她成立了如今的铁溪人家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闸蟹、丁桂鱼、鲤鱼、鲫鱼。
      经过几年的发展,铁溪大闸蟹已闻名于成都、绵阳等地区,每年9月至11月吸引成都周边近万名市民前往体验、垂钓;占地规模也从2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50亩。大闸蟹养殖基地的发展不仅让当地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有了经济保障,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及创业,解决周边50余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其他配套项目,每户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


      青白江区

      唐润
      (大弯街道肖家院社区组织员)
      地震时得到过帮助
      如今用爱回报社会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唐润所在的都江堰向峨乡受灾严重,他和妻子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被安排到了青白江安置点。当时,唐润的妻子还在月子中,婴儿因奶水不够常常“哇哇”大哭,志愿者常常买奶粉等营养品来看望他们。从那时起,唐润就和妻子决定,在青白江安定下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唐润办起了“成都瑞洁水处理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唐润和妻子起早贪黑、诚信经营,很快使公司走上正轨,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也带动了一部分人就业。
      随后,唐润和妻子加入“成都义工”组织,坚持到青白江各敬老院、留守儿童集中的乡村和区特残教育学校,参加敬老、助残、爱幼、助学等活动,至今已坚持6年。除了经常参与捐款、义务劳动等活动,唐润还组建起文艺志愿者小分队,一次次在关爱敬老院老人和留守儿童、残疾孩子的活动中,赢得老人和孩子的掌声,为他们带去欢乐。


      新津县

      杨杰
      (供电公司花桥所技术员)
      困难户缴不起电费
      他都会悄悄垫付
      穿行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挎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挨家挨户抄表,平均每天徒步10公里以上;不仅做好巡视、检修和维护工作,还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杨杰,2002年进入新津供电公司花桥供电所,后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作“最美抄表哥”。
      2003年9月,花源镇共和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杨杰从当月起,每月为老人缴清电费,直至老人去世。此后,只要看到有困难户缴不起电费,他都会悄悄为对方垫付。
      芦山地震后,听说单位要组织农电应急抢险队前往芦山抢修电网,正在住院的杨杰便向领导请战。虽然领导不让他出征,但他还是提前办了出院手续,第二天就随队奔赴芦山抢修电网。在灾区的那段时间,他常常困了在车上打盹,饿了吃方便面,昼夜值守在保电一线。杨杰说,他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只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热心人,用平凡的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成都晚报记者 易启明 实习生 易欣雨 图据受访者